話語,是窗口也是高牆




「我為什麼說出這句話?」「我為什麼會用這種態度說話?」「如果換作是別人,我還會用這樣的口吻說話嗎?」我們每天都在說話,我們說那麼多話,其中到底有幾句話是我們說完之後,會在夜深人靜時,把那幾句話放在心頭、玩味一番的呢?如果我們嘗試這樣靜思,就會發現,我們心裡其實藏著很多我們都沒搞清楚的東西,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裡,甚至沒有經過太多的思考,就從我們的嘴巴脫口而出了,然後變成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。

我們僅花兩年時間學說話,卻得花數十年的時間來學閉嘴;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,有時會自毀前程,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,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。我們甚至可以這麼定義:說,是一種能力;不說,是一種智慧。

這陣子工作比較忙,有時候一天得說上好幾通電話、回上好幾封Email及訊息。在這些過程中,難免聽到些刺耳話、看到些不中聽的話;連續幾個夜晚,我發現我看到幾年前的自己。學生時代的自己,就是這樣仗著自己有點小聰明,無論對方是對是錯,自己時常不分青紅皂白,隨口說出直言、不中聽的話,現在想想,也不知道當時得罪了多少人。當然,不是以前而已,即便長大了些,成熟了些,心中種會存在不中聽的小聲音(little voice)。

「妹妹,早點睡唷!明天才會有精神。」
「知道啦!我在忙咩!」
「每天都要講,很煩耶!」 
「ㄟ,你上次跟我說的那個可以再說一次嗎?」
「跟你講都沒在聽,到底要我講幾次?」
「跟你講話真的很累耶!」 

在熟人面前,特別是對家人、朋友,我們總喜歡加一句話,加油添醋、火上加油。很奇怪的是,這種加一句話,絕不會加在剛認識新朋友的對話裡面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想要替自己留下好的印象、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底線在哪裡。相反的,正因為熟人都是和我們親近的家人、朋友,我們很清楚,他們不會在意的,可是真的嗎?有沒有可能,因為我們補上的一句話,他們難過很久呢?

伊索寓言有一則故事則提到: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是「舌頭」,最醜惡的東西也是「舌頭」。如何使用我們的舌頭好好說話,是我們必須花心思去思考與學習的問題。

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,可能自毀前程;一句透過話語,我們也可以把別人放在心上。只要我們換位思考,站在聽者的立場、調整我們說話的內容和方式,也許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我們的印象、怎樣定位我們在他們人生中該放的位置。

話語,可以是窗口,也可能是高牆。你每天說的是利齒傷人的狼語,還是解決問題的長頸鹿語呢?

一起加油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